新酒必须装在新皮袋里。 18世纪两位最有影响力的传道人是乔治·怀斐德(George Whitefield)和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虽然他们是同时代的人,两位都被神大大地使用;但是,他们在神学上、个性上以及事工的组织上都有很大的差异。 怀斐德以他的讲道著称。他一生讲道超过1.8万次,平均一个礼拜10次!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附近,他曾经一次对将近10万人讲道。他在美国的旅行布道更带动了驰名的大复兴。然而,传记学家指出,由怀斐德布道而信主的人,往往没有任何组织来跟进栽培;所以他工作的果效维持的期间就很短。今天,很少基督徒认得怀斐德这个名字。 相反的,今天数百万的基督徒还认得卫斯理的名字。为什么呢?卫斯理与怀斐德一样,都是旅行市道家,在户外举行布道会。但是,卫斯理也是个组织家,他设立了一套组织结构来完成他的目标,那个组织比他的寿命持续得长远多了。那个组织称作卫理公会(Methodist Church)! 任何一次的灵命更新要能在教会里持久,都必须有一套结构来牧养、扶持。确认目标声明、传达目标,这些都还不够,必须将教会与目标组织起来。本章,我要讨论如何建立一个结构来确保5个目标都均衡地被重视。记得,平衡是教会的健康之钥。 大部分的福音派教会多少都已经做了这5个教会目标,但是并没有把这些目标都做得一样好。一个教会可能在团契方面做得很好,但是传福音方面却很弱。另一个教会可能在敬拜方面很强,但是在门徒训练方面却很弱。而另一个教会可能传福音很强,而牧养事工却很弱。为什么会这样? 若没有一个系统与结构来平衡五个目标, 教会往往凭牧者的恩赐与负担而过于强调某一个目标。 领导者天然的倾向就是会强调他们特别觉得有负担的,而忽略他们觉得没有负担的。在世界各地,你会发现教会已成为一种牧者恩赐的延伸。除非设立一个系统和结构,有计划地对教会五个目标加以平衡,否则教会总是倾向于凭牧者的恩赐与负担,而过分强调某一个目标。 从历史角度来分析,以教会最强调那一个目标来分,教会有五种基本形态。 赢得灵魂的教会。如果牧师把自己的基本角色看成布道家,这个教会就成为一个“赢得灵魂”的教会。因为这个教会的主要目标是救灵魂,所以总是向外接触失落的人。在这样的教会最常听到的名词是作见证、传福音、救恩、决志、受洗、探访、讲坛呼召。在“赢得灵魂”的教会,除了传福音以外,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经历神的教会。如果牧者的负担与恩赐是在敬拜,他会自然地带领教会成为经历神的教会。这种教会的焦点在于在敬拜中经历神的同在与全能。这种教会的主要名词是赞美、祷告、敬拜、音乐、属灵恩赐、圣灵、能力以及复兴。在这种形态的教会,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敬拜聚会。我发现这种形态的教会有强调灵恩的,也有不强调灵恩的。 家族团聚型的教会。我将教会重点放在团契交谊的教会称作“宗亲会”型的教会。形成这种教会的牧师通常是很会建立关系,关爱人,且花大部分时间照顾人。这种教会主要的名词是爱、团契、归属感、关怀、关系、爱宴、小组以及乐趣。在家族团聚型的教会,聚集在一起比任何目标都重要。 大部分这种类型的教会人数都少于200人,因为一位牧师可以照顾的人数差不多就是这些。我估计80%的美国教会都属于这种类型。一个家庭团聚型的教会大概都无法成就很多事情,但是这种类型的教会却是最不会被破坏的教会。这种教会能在粗劣的讲道、有限的财务、缺乏增长,甚至分裂之下生存。“关系”是维持会友继续来的关键力量。 课室型的教会。课室型的教会,其牧师通常把自己基本的角色看为牧师。如果教导是他的恩赐,他会强调传讲与教导,而忽略教会其他的任务。这种类型的教会牧师以指导专家的身分服事,会友带着笔记本来教会,写笔记,带回家。课室型教会的主要名词是解经式讲道、查经、希腊文与希伯来文、教义、知识、真理以及门徒训练。有课室型教会,其教会名称即有圣经二字在其中。 社会良心型教会。社会良心型教会的牧者把自己的角色看作先知与改革家。这种类型的教会以改革社会为己任,教会里满是行出神话语的行动家,而其间又有自由派与保守派之分。自由派比较倾向于专注在社会的不公义问题,而保守派则倾向于专注在社会的道德衰退问题。不管是自由派或是保守派,二者的异象都是认为教会理应在政治过程中扮演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它的会友经常都参与一些社会改革运动。这样的教会的主要名词是需要、服务、分享、关怀、立场、做点什么。 我知道,我只是粗枝大叶地将草图画出来。粗略地归纳,事实上无法清楚说明全貌,有些教会其实是两三种类型的混合。我主要的重点是,除非教会刻意计划将五个目标加以平衡,不然大部分的教会总是强调一个目标,而忽略其他的目标。从这五类的教会,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些有趣的事情。其中任何一类教会的会友,通常都认为自己的教会是最属灵的。原因是,人们总是被与自己的热诚和恩赐相符的教会所吸引。我们都想要成为某教会的一份子,在自己觉得重要的事情上被肯定。而事实是,如果要有健康的教会,这五个重要的教会目标都应该被强调,并且取得平衡。 很多会众之间的冲突都是起因于教会找来的牧者,其恩赐与负担与教会的过去不相符合。比方说,一个家族团聚式的教会找来一位布道家型的,或是社会改革家型的牧者;你可以想见摩擦会如何迸出火花来了。这个不幸后果是可以预见的! 大部分教会倾向于专注一个目标
五个超教会运动 我发现非常有趣的是,过去40年来,超教会的运动都倾向于专攻某一个教会目标。每隔一阵子,神就掀起一个超教会的运动来重新强调某个受忽略的目标。我相信超教会组织专注于某个目标对教会是有效的,而且也有帮助;但是也会使所强调的对教会有较大的冲击。 平信徒更新运动。这个运动重新提醒教会注重所有的基督徒参与服事。它产生一些组织,比如信心行动(Faith at Work)、平信徒团契(Laity Lodge)、救主教会(The Church of Savior)等等,以及作家如储艾顿(Elton Trueblood)、艾芬立(Findey Edge)、韩大卫(David Haney)等人,都被神用来重新强调,他呼召并加恩赐给每一位信徒,要他们参加服事。 门徒训练/灵命塑造运动。重新强调建立信徒臻于成熟是这个运动的目的。导航会(Navigators)、全球门徒训练(Worldwide Discipleship)、学园传道会(Campus Crusade for Christ)这些组织,以及穆维伦(Waylon Moore)、官盖瑞( Gary Kuhne)、盖兹真( Gene Getz)、傅士德( Richard Foster)、魏德乐(Dallas Willard)等作者,都是这个运动的代表。他们帮助基督徒建立个人的灵命成长。 敬拜/更新运动。这个运动的任务是帮助教会重新注重敬拜的重要性。敬拜更新运动是从70年代的耶稣运动开始的,紧接着的是灵恩与敬拜更新。最近,现代化的敬拜又为我们带来新的音乐和新的敬拜形式,并强调敬拜团队。“马拉那沙!音乐(Maranatha! Music)”、“和撒那(Hosanna/Integrity)”这些组织,在崇拜形态的改变与形成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教会增长运动。这个运动帮助教会重新将焦点对准传福音、宣教以及群体增长。从马盖文(Donald McGavran)的书开始,魏彼得( Peter Wagner)、唐艾马(Elmer Towns)、安文(Win Arn)以及许多神学院教授,这个运动透过教会增长顾问们、研讨会以及名牧师们,在80年代越发兴盛。 小组/牧养关怀运动。小组/牧养关怀运动的任务是使教会重新专注在肢体间相互的团契交谊与关怀关系。韩国的细胞小组教会模式以及一些组织,例如:感触事工( Touch Ministries)、意外收获(SerendiPity)、施予者(Care Giver)、司提反事工(StePhen’s Ministry)等等,都向我们显示了使用小组作个人关怀的价值与重要性。 对于这些运动、组织以及作者,我们应该感谢神。每一个运动都有一个重要的信息给教会;每一个运动都是基督身体的起床铃。每一个运动都强调一个不同的教会目标。 维持教会的平衡
一个运动,其本质就是专注于某个重点,才能带来冲击。专注并没有错。当我需要动手术时,我会找一位对我的病症专精的医生来替我开刀。但是,没有一位专家能够适当地解释我身体的每一个部位。 同样的道理,没的任何一个超教会的运动能为基督的肢体提供保持健康所需要的一切。每个运动都只能强调其中一部分。能够用远大的眼光来看到教会五个目标平衡的重要性,是一件极重要的事。 举例来说,我有一位牧师朋友去参加研讨会,在那里人家教他小组是教会增长之钥。他回去之后拟订了一整套计划,打算把教会的结构解体,再重新建立起一个细胞小组的网路。但是,6个月后,他又去一个很流行的研讨会,学到慕道友为主的聚会方式是教会增长之钥。于是,他回去,重新安排敬拜的程序与形式。后来,当他在一个礼拜之内收到三个研讨会简介时,他真的完全搞糊涂了。有一个大胆地宣称:“主日学是教会增长的媒介。”另一个说:“一对一门徒训练:增长的秘诀。”第三个则是“帮助教会倍增的解经式讲道”研习会。结果,他开始对教会增长之钥感到丧气,就再也不参加研习会了。我不怪他!我也常有同样的感觉。每次他去一个研讨会,都教他一个真实但片面的教会应该做的事。把教会增长归功于一个单一的重要秘诀,是太过简单化,也是不正确的。
教会的健康与增长没有单一的钥匙,而是有许多钥匙。教会不是被呼召做一件事,而是被呼召做许多事。这就是为什么平衡这么重要。我告诉我的同工们,第九福是“平衡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比别人存留得更久”。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2章生动地指出,基督的身体有许多肢体,不是只有一双手或一张嘴巴或一双眼睛,而是一整套各样器官互助合作的系统。 事实上,身体是由不同的系统组合成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骨架等等。当所有的系统都彼此平衡,就称之为“健康”,不平衡就是生病。相同的,平衡五个新约目标会为基督的身体——教会带来健康。 马鞍峰教会是以两个简单的观念为中心组织起来,以保持平衡的。我们把它们称作“委身圈”和“生命建造程序”。这两个观念象征我们如何将五个目标应用到马鞍峰教会。生命建造程序(即棒球场形状),说明马鞍峰教会所做的。委身圈(五个同心圆)说明服事的对象。 这些观念是1974年,在我开始马鞍峰教会之前,我还在作青少年部牧师时发展出来的。今天,我们有将近1万人,我们还是根据这两个圆形,建造大小事工,一直都很不错。 同心圆代表对于教会里不同层次的委身与成熟的了解方法。棒球场则代表人从没有委身移到深度委身和长大成熟的过程。这一章,我们要查看同心圆,第八章我会解释棒球场。 以一个新的眼光来看你的教会。教会里每个人都对基督有相同程度的委身吗?所有会友的成熟度都一样吗?当然不是。有一些会友有很深的委身,也很成熟;有一些没有委身,也不成熟。在这两个群体当中,有许多不同属灵层次阶段的人。在一个目标导向的教会,我们确认出五种层次的委身。这五个层次与五个目标相关。 在下一页五个同心圆的图形当中,每一个圆圈代表一个层次的委身,从最初步的委身(同意偶尔来参加聚会)到非常成熟的委身(承诺使用属灵恩赐服事别人)。当我描述马鞍峰教会中这五种群体时,你会认出这些人也存在你的教会。
委身圈 教会的目标就是要把人从最外圈(低层次委身/不成熟)推向最内圈(高层次委身/成熟)。在马鞍峰教会,我们称之为“把人从社区推进核心”。 社区 社区是起点。社区是指一群失丧者,他们居住在你教会四周的车程范围内,从未委身于基督或教会。他们是你所要接触的未加入教会的人。社区就是传福音目标的起点。这个圆圈最大,因为它包括最多的人。 当马鞍峰教会成长之后,我们就缩小我们对社区的定义,我们将社区重新定义为“未加入教会、偶尔来参加聚会的人”。如果你一年至少访问马鞍峰教会四次(由访客卡或奉献支票得知),你的名字就会存到我们电脑的“社区”资料库。这些是我们“最热门的候选人”。当我写本书时,马鞍峰教会大约有3.l万个偶尔参加教会的名单。这个数目占我们这个地区十分之一的人口。我们的终极目标当然是渗透整个社区,给每个人听到福音的机会。 群众 下一个圆圈我们称之为“群众”。群众包括每个出现在主日崇拜的人,他们是固定参加者。群众里有信徒和非信徒——他们的相同点就是,他们委身于参加每周日的敬拜。这样的委身实在不算什么,但是至少你能得到一些的鼓舞。当有人从“社区”移到“群众”,你已经在他的生命中跨了一大步。目前,每个周末我们大约有1万人的群众参加我们的聚会。 虽然一个非信徒无法真实地敬拜,但是他能观察别人敬拜。我相信,如果敬拜的形态能安排得对非信徒有意义,真实的敬拜本身对非信徒就是一个很有力的见证。这些细节我会在第13章加以讨论。如果一个非信徒委身于固定每周来马鞍峰教会聚会,那么,得救应当是早晚的事了。一旦一个人接受基督,我们的目标便是将他推进下一个层次的委身:“会众”。 会众 会众是你教会里的正式成员。他们已经受洗并委身作为教会大家庭的一份子。现在,他们不只是参加聚会的人,他们是委身于这个团契目标的人。这是一个重要的委身。基督徒的生活不只是相信而已,也包括归属。一旦一个人决志相信基督,就必须激励他们走下一步,将他们自己委身给基督的身体——教会。在马鞍峰教会,只有那些决志接受基督,受洗,上过会员课( 101课程:“发现马鞍峰教会会员”),并且签署会员誓约的人,才被认为是会众(会员)之一。 在马鞍峰教会,我们认为已经不住在此地以及不活动的会员留在会员名单毫无用处,所以,我们每年从我们的会员名单中删除好几百个人名。我们对拥有很多会员没什么兴趣,只要那些合格而活跃参与的会员。目前我们的会众大约由5000个活跃的会员所组成。 有一次我在一个教会讲道,这个教会号称有 1000个会员在会员名单上,却只有不到200人参加聚会!拥有这种会员有什么价值呢?如果你教会的会员人数比你参加聚会的人多,你就必须认真考虑是否要重新厘清教会会员的定义。 聚会人数多于会员人数意味着这个教会对于吸引未加入教会者以及向非信徒传福音很有效果。教会福音工作有没有效果的一个指标是,群众人数比会众人数多25%。也就是说,如果你有200个会员,你应该至少有250个人经常参加聚会。若没有,则意味着教会里没有人邀请非信徒一同来参加聚会。目前,在马鞍峰教会,群众人数比会众人数多100%,我们的5000个会众都邀请他们未信主的朋友来,所以我们平均聚会人数是1万人。 委身者 你的教会里有那种敬虔并成长——严肃看待他们的信仰----但却因为某种原因而没有积极于服事的人吗?我们称这样的人为“委身者”。他们祷告、奉献、专心接受门徒训练而成长,但却还来积极参与事工。 在马鞍峰教会,我们把这些已经上过201课程:“发现灵命成熟”,并且已经签署成熟誓约卡的人归在“委身者”。成熟誓约卡显示三项属灵习惯的委身:(l)每天有灵修时间,(2)十一奉献,(3)在小组里很活跃。我们认为这些习惯是灵命成长的基本。当我写这本书时,马鞍峰教会已经有3500人签署成熟誓约卡,并被认定为“委身者”的一份子。 核心 “核心”是最小的一个群体,因为它代表最深层的委身。他们是少数献身的同工与领导者,委身于牧养别人的人。他们是教会里在不同事工上领导眼事的人,例如主日学教师、执事、音乐事奉者、青少年工作者等等。没有这些人,教会就不能动了。核心同工形成教会的心脏。 在马鞍峰教会,我们有一个特别的程序,帮助人找到适合他的事工。这个程序包括上301课程:“发现我的事工”,填“成型,’(SHAPE)表,事工面谈,任命为教会里的平信徒牧者,参加每月核心训练会。目前我们有大约1500位核心同工。为这些人我什么都愿意做,他们是马鞍峰教会能力的秘密来源。如果有一天我突然过世,有这1500位平信徒牧者做基础,马鞍峰教会也会继续增长。 到达核心之后,这些人做什么?我们便把他们送回社区去做牧养工作! 耶稣辨识不同的委身层次 耶稣了解每个人的委身层次都不同。耶稣与一个属灵寻求者之间的对话总是深深地吸引我。耶稣听了这位年轻人的话之后说:“你离神的国不远了。”(可12:34)不远?我将之认为耶稣辨识出不同层次的灵程与委身,甚至在未信者当中都有层次的分别。 耶稣的事工包括牧养社区,喂养群众,招聚会众,向委身者挑战,对核心同工加以门徒训练。五项任务都清楚载明在福音书里。我们需要跟随他的榜样!耶稣总是从他所遇见的人的委身程度开始,他常常先是抓住那人的兴趣,从而激发一种想要知道更多的渴望。然后,当人们继续跟随他时,耶稣便温柔地逐步向人清楚解说天国的道理,并进一步要求更深的委身。但是,他只有在跟随者达到成熟的阶段时才这样做。 主耶稣与约翰及安得烈第一次接触时,他只说:“来……看!”(约1:39)他并没有将太重的要求加在他们身上,他只是邀请他们观察他。他容许他们不需作任何承诺地观察他的事工。这并非将福音掺水,他只是在培养兴趣。 当最早的跟随者形成群众时,耶稣就慢慢加温。渐渐地,在他们中间公开传道三年之后,就在耶稣变像的前六天,他给这群群众一个终极的挑战:“于是叫众人和门徒来,对他们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可8:34)
耶稣只有在显出他对他们的爱,并赢得他们的信任之后,才要求那样的委身。对于一个第一次来教会的陌生人,我相信主耶稣比较可能会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就必得享安息。”(太11:28--29) 耶稣明白每个人的文化背景、了解程度、属灵委身层次都不相同。他知道使用同样的方式去接触所有的人是不管用的。委身圈的背后就是同样的理念。每个人都不相同,有不同的需要、兴趣、属灵问题,就每个人的灵程实情而定。我们绝不能将对社区所做的与对核心同工所做的混淆在一起。每个群体都要求不同的作法。群众不是教会——但是群众可以变成教会。 以五大目标为中心来组织教会,并确认人们对每个目标的委身程度,你便已迈入事工平衡与健康教会的道路。你现在已经可以预备进到目标导向的最后一步——将目标应用在教会的每个角落。这是下一章的重点。
|